本篇摘自遠流出版之《經營多元智慧(增訂版)》

第一章 多元智慧之理論基礎
 對於人類極為重要的是,認識並培養各式各樣的智慧和以各種形式結合起來的智慧。我們每個人是如此地不同,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以不同形式結合起來的智慧。如果認識到這一點,我想我們至少將更能處理在世上所面臨的問題。-迦納
 1904年,巴黎的教育部部長請法國心理學家比奈(Alfred Binet)等人發展一種篩選方法,用來判定哪些學童會有不及格的「危險」,好對他們施予特別的關照。透過他們的努力,第一個智力測驗出現了。幾年後,美國引進了這個測驗,廣泛地應用到各個學校。這就是所謂「智慧」(intelligence)可以被客觀地測量,並用一個數字或「智商」(IQ)來表現。
 第一個智力測驗出現約80年後,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迦納對這個公認的信念提出了挑戰。他認為我們的文化對智力的定義過於狹窄,在他的《智力架構》一書中,他提出至少有八項基本智慧的存在。在他的多元智慧論中,迦納超越智商這個狹隘的限制,企圖尋求擴展人類潛力的範圍。他非常懷疑將一個人放在一種非自然的學習環境中,讓他做從未做過,而且可能不會再做的事情來決定智慧的方法的可靠性;取而代之的,迦納提出智慧應該和(1)解決問題,(2)在富有變化及自然的環境中的製作能力有更大的關聯。


八項智慧的描述
 一旦這個更為寬廣也更為實際的觀念被接受,智慧便失去其神祕性,成為一種能在生活中以各種方式運作的功能概念。迦納提出一個方法,用來界定人類所擁有的能力的寬廣範圍:他把這些能力分為八項總括性的種類,或稱之為「智慧」。
 語文智慧(linguistic intelligence):有效地運用口頭語言(如講故事者、演說家、政治家)或書寫文字的能力(如詩人、劇作家、編輯或記者)。這項智慧包括把句法(語言的結構)、音韻學((語言的發音)、語義學(語言的意思)、語言實用學(語言的實際使用)結合併運用自如的能力。這些使用包括修辭學(運用語言說服他人採取一項特殊行動)、記憶法(運用語言記憶訊息)、解釋((運用語言告知)及後設語言(運用語言講述語言本身)。
 邏輯─數學智慧(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有效地運用數字和推理的能力(如數學家、稅務會計、統計學家、科學家、電腦程式員或邏輯學家)。這項智慧包括對邏輯的方式和關係、陳述和主張(若─則〔if-then〕、因果〔cause and effect〕)、功能及其他相關的抽像概念的敏感性。用於邏輯─數學智慧的各種步驟包括:分類、分等、推論、概括、計算和假設檢定。
 空間智慧(spatial intelligence):準確地感覺視覺空間(如獵人、偵察員或嚮導),並把所知覺到的表現出來(如室內裝潢師、建築師、藝術家或發明家)。這項智慧包括對色彩、線條、形狀、形式、空間及它們之間關係的敏感性。這其中也包括將視覺和空間的想法立體化地在腦海中呈現出來,以及在一個空間的矩陣中很快找出方向的能力。
 肢體─動覺智慧(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善於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如演員、運動員或舞者),以及運用雙手靈巧地生產或改造事物(如工匠、雕塑家、機械師或外科醫生)。這項智慧包括特殊的身體技巧,如協調、平衡、敏捷、力量、彈性和速度,以及自身感受的、觸覺的和由觸覺引起的能力。
 音樂智慧(musical intelligence):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如音樂愛好者、音樂評論家、作曲家、音樂演奏家)。這項智慧包括對節奏、音調、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一個人對音樂能夠象徵性地或「從上而下(top-down)」地理解(完全的、直覺的),形式地或「從下至上(bottom-up)」地理解(分析的、技術性的),或兩者兼而有之。
 人際智慧(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察覺並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向、動機及感覺的能力。這包括對臉部表情、聲音和動作的敏感性,辨別不同人際關係的暗示,以及對這些暗示做出適當反應的能力(如影響一群人,讓他們按規定行事)。
 內省智慧(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有自知之明,並據此做出適當行為的能力。這項智慧包括對自己相當瞭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意識到自己的內在情緒、意向、動機、脾氣和欲求,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
 自然觀察者智慧(naturalist intelligence):辨認及分類某個環境中的許多物種(植物區系和動物區系)的能力。這包括對其他自然現象的敏感性(如雲和山),以及在都市長大的人擁有對於一些非生命物質,如車子、運動鞋和CD種類的區分能力。


多元智慧的理論基礎
 很多人看到以上的類型,特別是音樂、空間和肢體─動覺,會質疑為什麼迦納堅稱它們是智慧(intelligence),而不是才能(talent)或能力(aptitude)。迦納發現人們常會說:「他不太聰明,但是音樂才能特別突出。」,因此,他在用智慧這個字彙來描述每種類型時非常注意到這一點。在一次採訪時他說:「我故意用這個有點挑釁的字眼。如果我說有八種能力,人們會打哈欠說『是啊,是啊』,但是稱它們作『智慧』,我是說我們常將這些不同的能力統稱為『智慧』,實際上它們是複數,而且有些屬於『智慧』範圍的事情我們以前從來沒有把它當作智慧過。」(Weinreich-Haste,1985,p.48)為了讓他的主張有一個合理的理論基礎,迦納設置了一些基本的「檢定」,每項智慧必須符合各層面的標準,而不僅僅是一種才能、技能或性向。他採用的標準包括以下八個因素:
 1.腦部受傷所引發的智慧分離(potential isolation)。迦納在波士頓榮民醫院(Boston Veterans Administration)研究腦部受傷(brain damage)或病變的病人時發現,在幾個病例中,腦傷似乎選擇性地損害某項智慧,卻保持其他智慧完好無損。例如,腦部左前葉(left frontal lobe,布洛卡區〔Broca掇 area〕)受傷的人可能大部分的語文智慧被破壞了,因此產生說話、閱讀和書寫方面的困難,但是他仍然可以歌唱、計算、跳舞、情緒反應,以及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右腦顳葉(temporal lobe)受傷的人可能損害他的某些音樂能力;而腦前葉受傷主要可能影響到他的人際和內省智慧。
 於是,迦納便著手證明八項智慧如何存在於相當有自主性的大腦系統中─這就是一個流行於70年代,更為複雜、更新的「右腦/左腦」學習模式。表1.1即標明大腦結構中執管每項智慧的區域(37頁)。
 2.專家、奇才的存在。迦納提出有些人在某項智慧表現傑出,就好像高山從平地崛起。專家或奇才(savant)指的是某一項智慧超越常人,然而其他智慧並不怎麼樣的人,他們好像只為八項智慧中的某一項而存在。例如,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雨人》(Rain Man)中,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飾演雷蒙,一位邏輯─數學奇才,他能快速心算多位數字及解出其他令人驚奇的數學難題,然而卻不善於與人交往,語言能力低下,並缺乏對自我的瞭解。有些專家奇才繪畫表現突出、音樂記憶奇佳(如聽一遍就能演奏)、可以讀出複雜的資料卻不理解其中的意思(hyperlexics,一種語言理解能力的障礙者)。
 3.一個特殊的發展軌跡和專家的優異表現(end-states)。迦納提出智慧是由於參與某種有文化價值的活動而被激發,而且在這種活動中個人的成長會遵循著一個發展的軌跡,也就是說,每項活動在幼年時期有它出現的時機,一生中有顛峰時期,到了老年會有迅速或逐漸下降的規律。例如,音樂作曲似乎是最早有文化價值的活動之一,可以發展到很高的水準:莫札特(W. Amadeus Mozart)僅四歲就開始作曲。很多作曲家和演奏家在他們八、九十歲時還很活躍,因此音樂作曲的能力似乎在老年也能保持旺盛。
 反之,高等數學技能有著不同的發展軌跡。它不像音樂作曲能力出現得那樣早(四歲仍然處於相當具體的邏輯概念階段),但確實可以在年輕時便達到顛峰。許多偉大的數學和科學概念就是由青少年發展提出的,如巴斯噶(Blaise Pascal)和高斯(Karl Friedrich Gauss)。事實上,回顧數學概念的發展歷史,沒有什麼獨創的數學概念是四十歲以上的人發現的。做為一位高等數學家,一旦到了這個年紀,就被認為是過氣了!但是我們大多數人可以鬆口氣,因為這種衰退通常不會影響像結算帳目這種實用上的能力。
 另外,一個人可以在四十歲、五十歲或更晚時成為成功的小說家,甚至可以在七十五歲以後選擇成為畫家:摩西婆婆((Grandma Moses)就是這樣的例子。迦納指出我們需要運用幾種不同的發展圖來瞭解八項智慧。皮亞傑(Jean Piaget)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邏輯─數學智慧發展圖,但是我們可能需要向艾利克遜(Erik Erickson)尋求個人智慧的發展圖,向喬姆斯基((Noam Chomsky)或維高茨基(Lev Vygotsky)尋求語文智慧的發展模式。表1.1包含了每項智慧發展軌跡的概述(37頁)。
 迦納(1993)主張透過研究真正的奇才運用智慧的「優異表現」,看清楚智慧運作的顛峰。例如,我們能夠透過研究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的《英雄交響曲》(Eroica),觀察音樂智慧的運作。表1.1列出每項智慧優異表現的範例(36頁)。
 4.一個進化的歷史和進化的可能性。迦納斷定八項智慧中每項都與人類,甚至與更早的物種進化有淵源。例如空間智慧可以從Lascaux洞穴壁畫和某些昆蟲尋找花蜜的定位方法中來研究。同樣的,音樂智慧可以從早期樂器的考古學證據和各種鳥類的鳴唱中探索。表1.1包含了智慧的進化來源(38頁)。
 多元智慧論也有從歷史背景的角度切入,也就是說,某些智慧似乎在過去比現今重要。例如美國100年前比現在更重視肢體─動覺智慧,這是因為那時候大多數人居住於農村,收穫穀物和修建穀倉的能力受到社會的重視;同樣的,某些智慧在將來可能會變得更為重要,例如隨著更多的人從電影、電視、錄影帶和光碟中獲取資訊,空間智慧的價值會逐漸增加。表1.1記錄影響每項智慧價值的歷史因素(38頁)。
 5.心理測驗學提供的證據。針對人類能力的標準化測驗((standardized test)提供了「測驗」,讓大多數的智慧理論(以及許多學習策略理論〔learning-style theory〕)可以用來確定一種模式的效度(validity)。儘管迦納不是標準化測驗的擁護者─事實上,他是真實測驗(authentic assessment)的熱烈支援者(見第10章),他還是建議我們可以觀看現存許多支援多元智慧的標準化測驗(儘管迦納曾指出標準化測驗評價多元智慧的方式明顯地脫離真實情境)。例如,魏氏兒童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WISC)的子測驗中,需要運用語文智慧(如訊息、詞彙)、邏輯─數學智慧(如算術)、空間智慧(如圖畫排列),以及低程度的肢體─動覺智慧(如組裝物體);還有其他開發個人智慧的測驗(如文蘭社會成熟量表〔Vineland Society Maturity Scale〕及考伯史密斯自尊測驗〔Coopersmith Self-Esteem Inventory〕)。第3章包括了一個有關八項智慧的正式測驗類型的調查。
 6.實驗心理學提供的證據。迦納認為透過觀察某些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我們可以親眼看見每項智慧獨立運作的情形。例如,受試者在研究中專通一種特殊認知技能(cognitive skill,如閱讀),但是這項技能卻不能轉換成其他技能(如數學),這時我們看到語文智慧不能轉換為邏輯─數學智慧。同樣的,在研究認知技能(如記憶、知覺或注意力)時,我們看到個人擁有的能力是有選擇性的。例如,有些人可能記憶文字的能力過人,但卻記不住人的面貌;有些人對音樂的感覺敏銳,但對說話的聲音卻不敏銳。因此,每項認知官能(facultiy)有其智慧專屬((intelligence-specific)的,也就是說,人們可以在每項認知領域裡,以不同的熟練程度來表現八項智慧。
 7.一種或一套可辨認的中央作業系統。迦納認為就像電腦程式需要一套作業系統(如DOS)才能工作,每項智慧也擁有一套中央作業系統,用來驅動其各種固有的活動。例如,在音樂智慧裡,中央作業系統的組成部分可以包括對音調敏感或辨別各種節奏結構的能力;在肢體─動覺智慧裡,可以包括模仿他人身體動作,或掌握建造某個結構時所需的特定精細動作習慣的能力。迦納推測這些中央作業系統未來可能可以在電腦中精確辨認,甚至模擬。
 8.容易用符號系統來編碼。根據迦納的看法,智慧表現最好的指標之一是人類運用符號的能力。「cat」這個字僅是一些印刷符號的特定組合,然而它可以喚出你腦中有關這個字的全部意義的連結、影像和記憶,而把某件實際不存在這裡的東西再現出來。迦納認為符號化的能力是區別人類與其他動物最重要的因素,他特別提到,他的理論中的每一項智慧都符合能夠使用符號表示的標準。事實上,每項智慧都有其獨一無二的符號系統。對於語文智慧來說,它有許多口頭和書寫的語言,如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空間智慧則包括建築師、工程師和設計師所運用的一系列圖示語言,以及某些表意文字(如中文)。
 表1.1列舉了八項智慧的符號系統範例(36頁)。


多元智慧論的要點

  除了描述八項智慧及它們的理論基礎以外,這個模式中某些觀點也是很值得一提的:
 1.每個人都具備所有八項智慧。多元智慧論不是一種用來決定你擁有哪項智慧的「類別理論」(type theory),而是一種認知功能的理論,提出每個人都擁有八項智慧中的能力。當然,每個人八項智慧統合運作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人好像在所有的或大多數智慧中都具有極高的水準,例如,德國的詩人、政治家、科學家兼哲學家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而一些因發展障礙而住在醫院裡的人,好像除了具有最初步的智慧外,缺乏其他所有的智慧。我們大多數人則介於這兩種人之間─某些智慧很發達,某些智慧一般發達,其餘的較不發達。
 2.大多數人的智慧可以發展到充分勝任的水準。一個人可能對他在某個領域裡不在行而感到悲哀,認為他的問題是天生的,難以去解決;迦納認為如果給予適當的鼓勵、充實和指導,事實上每個人都有能力使所有八項智慧發展到一個適當的水準。他以鈴木才藝教育課程(Suzuki Talent Education Program)為例,音樂天賦一般的人,在合適的環境影響下(例如,家長的參與、從小聽古典音樂),可以演奏出程度相當高的鋼琴和小提琴。這種模式在其他智慧中也可以看見(見Edwards,1979)。
 3.智慧通常以複雜的方式統合運作。迦納指出以上描述的每項智慧實際上是「虛擬」的,也就是說,在生活中沒有任何智慧是獨立存在的(除了可能在極少數的專家和腦部受傷的人身上)。智慧總是相互作用的:煮一頓飯,一個人必須看食譜(語文),可能只使用食譜用量的一半(邏輯─數學),做出適合所有人口味的飯菜(人際),同時也適合自己的口味(內省)。同樣的,當一個孩子踢球時,他需要肢體─動覺智慧(跑、踢和接)、空間智慧(使自己適應球場,並且預期球會飛到哪裡)、語文和人際智慧(在比賽中成功地爭辯分數)。在多元智慧論中,讓智慧脫離現實情境是為了觀察它們基本的特點,並學習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們。但是我們必須記住:當完成正式研究的時候,要將它們放回特有的文化價值環境中。
 4.每項智慧都有多種表現的方法。在特定領域裡,沒有判斷聰明與否的一組標準特質,所以,一個人可能不識字,但語文智慧很高,因為他能講生動的故事或語彙表達非常豐富。同樣的,一個人可能在操場上相當笨拙,然而她具有超群的肢體─動覺智慧,因為她能織地毯或製作嵌花的象棋桌。多元智慧論強調人類是以豐富的方式在各項智慧之中和之間,表現其特有的天賦才能(可參考第3章的內容)。

其他智慧的存在
 迦納指出,他的八項智慧模式是暫時的,經過進一步研究和觀察之後,他所列的有些智慧可能不符合以上所描述的八個標準,因此無法再稱之為智慧;另外,我們有可能再找出符合所有標準的新智慧。事實上,迦納已經遵循這個信念,找到了第八種新的智慧─自然觀察者智慧,它符合了以上的八個標準。而他目前列入考慮的第九種智慧─存在智慧(existential intelligence),也大多符合這些標準(見第14章中,有更多關於存在智慧的討論)。其他許多專家也提出一些智慧,其中包括了靈性、心靈感應、幽默感、直覺、創造力、烹飪能力、嗅覺、機械操作能力、以及綜合其他智慧的能力。然而,目前還有待觀察這些智慧是否符合以上描述的八個標準。

多元智慧論與其他智慧理論的關係
 迦納的多元智慧論當然不是最早提出智慧概念的理論。自古就有智慧理論的出現,那時候認為智慧是存在於心臟、肝臟或腎臟的;然而近代競相出現的智慧理論包括從1種(斯皮曼〔〔Spearman〕的「g」智慧)到150種(基爾福〔Guilford〕的智慧結構〔〔Structure of Intellect〕)不同的智慧形式。
 這裡也要提及目前不斷出現的學習策略理論。迦納嘗試將多元智慧論和學習策略理論的概念加以區別開來,他寫道:
 「「策略」這個概念指的是一種普遍的方法,可以讓人們平等運用在每個可以想到的對象上。然而,「智慧」則是指一種能力,有其組成的過程,而且只適用在這個世界某一特定的對象(如樂聲、空間圖形)上。(Gardner,1995,pp.202-203)
 根據迦納的說法,一個人有著高度發展的智慧,如空間智慧,他應該會在生活的各個面向(如洗車、表達想法、社交時)展示這方面的能力,然而這種說法目前仍無證據支援。迦納認為這點仍需更多的實徵研究證明(見Silver,Strong & Perini,1997)。
 與此同時,嘗試將多元智慧論與過去二十年來已獲得支援的許多學習策略理論相聯繫,是很誘人的工作,這樣一來,學習者可以藉由將新的訊息(在這裡是多元智慧論)連結到已存在的架構和模式上(他們原本最熟悉的學習方式)。但是,這不是件容易的工作,因為多元智慧論與其他大多數學習策略理論的基本架構不同,多元智慧論是一個試圖描述人類運用智慧解決問題和製作產品的認知模式。
 不像其他模式主要是過程取向的,迦納的方法著眼於人類的智慧如何在實際生活中操作(如事物、人、聲音的種類等)。一個似乎有關聯的理論─視─聽─動模式(Visual-Auditory-Kinesthetic model)─實際上與多元智慧論很不一樣,那是一個感覺頻道模式(多元智慧論並不只限定在感覺;盲人可能有空間智慧,聾啞人可能有音樂智慧)。另一個流行的理論─麥亞士─布立格模式(Myers-Briggs model)─實際是以容格(Carl Jung)不同類型的人格理論架構為基礎的人格理論。試圖把多元智慧論與這些模式相關聯,就好像拿蘋果與桔子相比,儘管我們能夠辨別其中的關聯,但是我們的努力就好像瞎子摸象:每個模式只接觸到學習者的某一個面向。
進一步研究

  在這一章裡,我簡單扼要地描繪多元智慧論的基本原則。多元智慧論與很多領域都有關係,包括人類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心理測驗學和神經心理學,除了特別應用於教育之外,這個理論本身就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這樣的初步探究可以實際幫助你在課堂上應用這個理論。以下是一些進一步探索多元智慧論基礎的建議:
 1.組織一個多元智慧論研究小組,採用迦納的創新書《智力架構》為課本。每個成員負責閱讀報告某一個章節。
 2.以迦納在《MI開啟多元智能新紀元》(Multiple Intelligences,中譯本牛頓出版)一書,或是他新近出版的《再建多元智慧》(Intelligence Reframed,中譯本遠流出版)一書中,關於多元智慧論的詳盡書目為基礎,廣泛閱讀相關讀物。
 3.提出新智慧,應用迦納的八個標準檢驗看看是否可包括進多元智慧論。
 4.蒐集每項智慧的符號系統範例。例如,麥克林(Robert McKim)的《視覺思考的經驗》(Experiences in Visual Thinking,中譯本六合出版)一書中設計師、建築師、藝術家和發明家運用的幾種空間「語言」。
 5.閱讀有關每項智慧專家的讀物。可以參考迦納的《智力架構》中一些註釋標明有關邏輯─數學、空間、音樂、語文和肢體─動覺智慧的專家的訊息來源。此外,沙克思(Oliver Sacks)所提供的一些帶有腦傷的專家或個人的個案研究,也值得參考;在這些個案中,我們可以看見不同的腦傷部位,是如何影響這些人的智慧的(參見Sacks,1985/1993/1995)。
6.把多元智慧論與目前的一個學習策略理論相關聯。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