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慧

  晚飯後,電視新聞一窩蜂追逐著十六歲新郎、新娘的鏡頭,兩千桌喜宴、兩萬名賓客,宣示著臺灣的奇異現象。中部某一政治世家砸下三四千萬,舉辦了一場極盡奢華的婚宴,在電視鏡頭下顯得風光體面。懷孕六個月的新娘,家世背景巨細靡遺的被報導出來,連新郎哥哥的十七歲女朋友也曝光,媒體還不忘強調,女孩的父親是香港富商。

  新聞播出時,我正好在寧波西街一家小麵店吃麵,店老板就讀小學低年級的女兒上學回來,看完新聞,她天真的問,「新娘肚子大大,結婚會不會很累呀?」

  揮著汗下麵的老板沒好氣的說:「累什麼累?你老爸下一輩子麵,也買不起電視上任何一臺那種車!」

  「那……我以後也要肚子大大,結婚時給你坐那種漂亮的車!」

  幾個在食堂吃麵的客人,聞言不禁失笑。

  媒體在餵養下一代什麼樣的養分?前幾個月,名模摔馬的新聞讓女人胸部的真假、尺寸都成為媒體討論的焦點,國小三年級的男生啟華天天收看這類的新聞,終於有一天忍不住問媽咪:「什麼是G罩杯?」

  根據兒福聯盟公布去年的臺灣兒童傳播權調查報告,發現臺灣學童近三成每天看電視三小時以上,甚至有一成學童每天花五小時以上看電視;到了週末假日,孩子看電視的時間更長。

  長時間待在電視機前面,下一代接觸到什麼樣的節目內容呢?

  令人擔心的是,兒童最愛看格鬥類卡通、偶像劇、鄉土劇,只有一成左右的兒童,會收看專門為孩子設計的兒童節目。

  在如此缺乏把關的狀況下,電視對於兒童的價值觀已造成負面影響。不少電視戲劇中的角色或知名人物的偏差價值觀,都可能成為兒童心中的「典範」;有一半左右的小朋友認同偶像劇主角「有仇必報,以暴制暴」的作法;女明星未婚懷孕嫁入豪門,也成為孩子欣羨模仿的對象。

  捫心自問,這些新聞事件裡的早熟基因、殘蝕的理性,為何毫不被選擇的報導出來?是商業掛帥的媒體,泯滅了教育下一代的良知?還是媒體把關人與記者的素質低落了,放棄追尋新聞的理想?我們真的需要所謂的新聞報導的窗口,一再以轟炸的方式提供這樣的內容嗎?複雜的媒體生態,恐怕不是一般人可以窺其堂奧,唯有尋求自保方案,才能免於下一代受不良媒體的荼毒。

  據調查,五成的兒童缺乏父母陪同收看電視。其實,電視新聞的三十分鐘,給的不是全世界,而是扭曲的視野!要從電視新聞了解真實人生,建立孩子正確價值,家長一定得在旁陪伴討論,甚至養成「邊看電視邊找碴」的習慣,增加親子互動的時間,而不是無條件讓電視成為你家的保母,讓電視教育你的孩子。

  至於收看時間過長,則必須與孩子立約,到底每天該何時收看電視?做完什麼事情才能看電視?看多久?這當中,並沒有標準答案,重要的是,父母的電視品味不論好壞優劣,一定會影響孩子,假期正是培養孩子電視品味的時候,也是矯正不良收視習慣的好時機。更積極的建議,當然是從小培養非電視電腦的健康休閒嗜好,如此孩子不至於一有時間就黏住聲光效果驚人的電視不放。

  如果對於家庭中的「新視野」,孩子一開始不習慣,家長要做的就是堅持、討論、說服、堅持,然後再堅持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